查看原文
其他

神仙对话!看看院士们齐聚莞工都说了些啥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2021-06-30

11月28日下午,粤港澳众多院士专家齐聚松山湖,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峰会。这是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五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香港)主席任咏华,澳门中联办经济部副部长徐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出席峰会并致辞。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忠红主持峰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以及粤港澳三地高校的院士和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本次峰会以“高校院所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角色与担当”为主题,与会的院士和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享战略发展理念与经验做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杨晓棠表示,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峰会的举办,将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提供战略发展理念和经验做法,也将有利于汇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助推以广深科技走廊为重点支撑的全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杨晓棠致辞

朱超华表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省教育厅将加大力度推进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和高端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以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引领和助推粤港澳三地的全面融合发展,继续支持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对联盟开展深度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政策便利。

▲朱超华致辞

徐俊表示,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的成立,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此次联盟峰会的举行是粤港澳高校院所交流合作的一次盛会,也是联盟助力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实践。

▲徐俊致辞

任咏华表示,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以来,始终以促进粤港澳高端科技人才合作为核心目标,以助力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驱动力,以搭建院士专家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的大平台和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平台为核心竞争力。

▲任咏华致辞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教授,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教授,广东省科学院书记、院长,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副主席廖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教授和我校校长马宏伟教授作了主旨报告。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高校如何探索产业、教育、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分别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创融合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创新亮点,并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发展积极献策支招。

在学生中心,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张楚汉为莞工学子作题为“水,我们的未来 ”的主旨报告。

张楚汉院士从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频繁三方面问题出发介绍了我国的水形势。他指出国家要从开源、节流、治污等方面着手治理水环境资源。


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都表示收获丰富,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伍同学表示,本次讲座让他增进了对国家水资源治理的认识,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和现代化发展的密切关系。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会议上,多位院士和专家围绕“两区叠加背景下大学如何创新发展”的主题进行研讨。

大家表示,大学要坚持高目标定位,瞄准一流,敢于争先,对创新创业要有全面的认识,既要做好充分的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持,也要保持良好心态,树立自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独角兽”型企业;要回归教育本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到识变、应变、求变,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峰会结束后,师生代表们表示收获满满,深受启发。

网络安全空间学院的王同学表示,“听完各位院士专家的研讨交流,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解,也了解到许多不同学校创新创业的方式和成果,以及他们未来的工作思路。”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佰满博士表示,参加这次峰会收获很大,深受启发,比如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瓶颈,科技成果转化很多都是自发性的,信息交流不对称问题导致很多技术没有进行转化,希望学校加大力度建设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能有效激励教师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

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由香港大学等香港六大高校及香港工程科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科院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粤港澳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及广东院士联合会等22家单位共同发起并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

该联盟依托广东院士联合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围绕支持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支持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支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协同粤港澳政、产、学、研、金力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和基地等品牌项目,建设粤港澳高端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平台。

 院士专家谈两区叠加背景下大学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允怡:对科学而言,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应着眼于大方向、大领域,通过多中心、多高校、多学科合作,进行改变性、创新性的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陈国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既要重视工科建设,也要突出“理”的重要性,要加大力度建设好理科。

广东省科学院书记、院长廖兵:创新创业要回归本质,回归教育,抓好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共同体,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形式主义,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学处理好营销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关于大学创新发展,一要把握大逻辑。要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逻辑,把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在科技产业社会变革当中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在高等教育规律中找好平衡点,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二要创造“小气候”,高校要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努力创造出最适宜创新创业的“气候”和条件。三要练就硬本领,聚焦自身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四要做出真贡献。大学要切实发挥好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大学创新发展,第一,要做好高目标定位,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二,要打好基础,练好内功,抓好硬核,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基本保证;第三,要勇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到识变、应变、求变,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等教育新路径。


文字来源丨新闻中心  刘冬琪  邱超凡  李文杰  曾蔓姿
图片来源丨林绮思  章羽仪
图文编辑丨吴敏名
责任编辑丨蔡耀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